原標題: 在服務地方發展中展現新作為 ——運城學院開展系列活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側記
5月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運城博物館和運城鹽湖,就黃河流域生態和文物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運城學院廣大干部師生倍感振奮、倍加自豪。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運城考察期間重要指示精神,不斷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引向深入,近一個月來,運城學院安排部署系列學習、系列講座、系列展覽、系列研討,積極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關愛轉化為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系列學習推動“入腦入心”
5月19日,運城學院黨委常委會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運城考察期間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意見。
“習近平總書記在運城考察期間作出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視野宏闊,思想深邃、語重心長,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戰略性、指導性、針對性,為進一步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習近平總書記在運城考察期間重要指示精神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通起來,同正在開展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結合起來,同學校中心工作貫穿起來,加強理論學習,深入調查研究,嚴肅檢視整改,在干中學,在學中干,不斷提升政治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切實達到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的實效!边\城學院黨委書記薛耀文說。
5月24日,運城學院領導班子、黨委常委一行赴運城博物館和運城鹽湖,實地參觀調研學習,切身感受運城厚重歷史文化和七彩鹽湖新風貌。在運城博物館,大家先后參觀了“華夏尋根”“館藏珍品”“盬鹽春秋”等展陳,認真聆聽了“舜歌南風”“嫘祖養蠶”“大禹治水”等典故傳說,欣賞了“世紀曙猿”化石、前莊方鼎、前莊圓鼎、東莊彩陶盆等展品,感受河東大地的深厚文化底蘊。在鹽湖,通過參觀展板、展品,了解鹽湖的歷史沿革、形成發展及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實施“退鹽還湖”,推進水系治理,修復鹽湖生態,堅持綠色發展的新變化。
運城學院還結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組織開展專題黨課,黨委書記薛耀文,黨委副書記、校長岳澎先后為全院黨員干部授課。學院各黨總支紛紛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等方式,深學細悟、踐行囑托,扎扎實實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學深學透、入腦入心。學院領導干部和師生積極通過各類媒體收聽收看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相關新聞報道和新聞視頻,仔細聆聽、認真記錄,深入思考、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全校上下興起持續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熱潮。
系列講座激勵“奮發有為”
舉辦系列講座,是運城學院正在開展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
5月23日,首場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系列講座在運城學院道德講堂開講,近500名師生到場聆聽。
運城博物館研究室主任、文博副研究館員鄒冬珍應邀做講座。她以《博物館里的運城》為題,緊緊跟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的足跡,圍繞運城文物資源及特色、博物館的職能和演變以及運城博物館的發展歷程和現狀、運城的重要文化遺址和館藏珍貴文物等三個方面內容,就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等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的專業解讀。講座視野寬闊、旁征博引,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于運城歷史淵源、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了解和共鳴,對青年大學生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參與和投身到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要求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講座結束后,學生們紛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高屋建瓴、視野宏闊,思想深邃、語重心長,作為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朝氣的當代青年大學生,要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肩負起新時代使命,立足本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運城學院黨委副書記郎永杰介紹說,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系列講座計劃舉辦6場,目的是引導全校師生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關愛轉化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山西篇章中運城學院新作為的澎湃動力和巨大成效。
系列展覽充滿“運城元素”
讓人耳目一新的河東鹽文化主題酒店設計、根據河東鹽文化進行設計的廚衛用具,以及關帝廟、鸛雀樓的文創產品等等,無不彰顯著“運城元素”。在運城學院辦公樓內,各式各樣的創意設計吸引了過往學生和教師的注意力。
近幾年,運城學院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創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契機,依托運城學院黃河文化生態研究院、河東文化研究中心、河東視覺藝術研究中心等研究平臺,采用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方式,圍繞運城鹽池文化等展開研究,將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互動同構,互為滲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前一段時間,運城學院美術與工藝設計系“向未來——2023屆畢業生創作展”開幕。展覽作品以“向未來”為主題,以河東文化為創作源泉,從思想政治、鄉村振興、文化旅游、校園文化四個方面展現了新時代新風貌,主題鮮明,風格多樣,涵蓋油畫、國畫、水彩、版畫、漆畫以及各類文創產品、平面設計、UI設計、環境設計等作品類型,共計300余件(套)。
運城學院美術與工藝設計系主任李莉介紹說,學生們用獨特的藝術視角展現了年輕一代的青春銳氣與專業才華,體現了運城學院在立足河東文化、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方面所展開的探索與實踐。下一步,美術與工藝設計系將在學院黨委的指引下,圍繞河東文化等創作更多的好作品,為全方位推動運城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系列研討助推運城發展
5月25日,舉辦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鹽湖專題系列學術研討會;5月27日,舉辦運城學院與吉林大學合作共建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座談研討會;5月31日,舉辦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黃河生態文化專題系列學術研討會……
運城學院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重中之重,通過開展系列研討會,將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落實到鹽湖生態保護、文物保護利用等各項研究工作中。
運城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舉辦系列研討會,運城學院將與吉林大學等校地加強交流與合作,將設置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為運城市訂單培養文物保護專業人才;將成立山西省運城鹽湖保護利用研究院,打造國內鹽湖研究重要平臺;將舉辦鹽湖保護利用高層論壇,邀請兩院院士和國內鹽湖研究專家赴運城交流指導;將發布鹽湖保護利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等方面的開放性課題。
以研討促交流,以交流促研究。近年來,運城學院依托地域優勢和特色資源優勢,圍繞運城鹽湖保護與開發,形成了鹽湖微生物資源、植物資源、化學資源、礦物資源、旅游資源、數據資源、池鹽文化、鹽政管理、鹽湖景觀和產品設計等10個科研團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據統計,運城學院教師共承擔鹽湖相關科研項目共39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部級24項;發表鹽湖研究相關學術論文138篇,出版著作13部;獲省部級科研獎勵4項;運城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有關鹽湖研究相關成果146篇,近五年鹽湖研究相關本科生畢業設計作品102件。先后涌現出柴繼光、李新、咸增強、楊強等一批鹽湖領域研究專家。該校李新教授領銜的“嗜鹽微生物資源利用團隊”入選2022年度山西省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咸增強教授領銜的鹽文化研究團隊校對整理出版了《河東鹽法備覽》《增修河東鹽法備覽》《續增河東鹽法備覽》等重要鹽文化古籍文獻,美術與工藝設計系師生組成的“鹽湖文創產品”研發團隊為鹽湖景區提供了旅游產品包裝設計和文創產品設計服務,陳華榮教授領銜的“地方立法”研究團隊深度參與了《運城市鹽湖保護條例》的起草與論證工作。
經過多年的積累沉淀與傳承發展,運城學院的鹽湖保護開發相關研究已經在學界和業界形成了一定影響力,有力支持了鹽湖保護與開發,持續促進了鹽湖人文歷史資源的傳承與保護。
下一步,運城學院將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滲透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國際交流合作等各項工作,為運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運城學院領導干部在運城博物館參觀學習(資料圖片)
